close
小弟的印尼之旅 PART-5


日惹的皮影戲.東南亞許多地區都有皮影戲的傳統.印尼的皮影戲的起源劇說與傳統巫術有關,皮影戲被當作是祖先的化身,巫師則扮演溝通者與通靈的角色,隨著印度教跟回教的文化融合,原先巫師色彩已逐漸淡化,成為印尼大眾傳統的消遣戲劇之一.表演的內容多為傳統文學,史詩神話跟當地傳說等故事,情節不外是神,魔,人之間的的紛爭,強調邪不勝正的道理.
 


皮影戲的皮革經過剪裁上彩後成為數百種不同角色的戲偶戲偶則在布幕及燈光間後由戲偶師操作.觀眾則是坐在幕前觀戲.



戲偶師是整場戲的操演主角靈魂人物(如同我們傳統的布袋戲偶師傅一樣),不僅要操作戲偶,還要講對白,指揮樂隊演奏等.一個成功的戲偶師,幽默智慧及高超的表演力都是不可缺少的.照片中可看到幕後整組樂團在表演.




雖然樂團跟戲偶師搭配得完美無缺,可惜的是演出全用當地方言,部份台詞導遊說連她自己也聽不懂,只能看發的小冊子解說才知道劇情,遺憾.


這是巴里島傳統的巴龍舞劇,這種戲劇同樣跟當地傳統宗教有關,以前只有重大慶典時才會演出,這場戲是專為觀光客表演的。巴龍舞表達了善與惡兩種勢力的均衡與無止境的對抗,而非一般戲劇陳述的邪惡一定完全被鏟除,巴里島人對善惡的特殊觀點也同樣在其善惡門建築中可以發現。


劇中除了優美的雙人舞蹈,也穿插了丑角詼諧的表演,加上武場的演出,讓她成為老少咸宜的舞劇。巴龍舞描述善惡之間勢不兩立故事。巴龍(barong)代表仁慈善良的古代動物,而讓特(rangda)卻象徵妖法高深的魔王,照片中站中間身披常毛的就是魔王,到處行兇作惡影響人心變惡。


巴龍獅(Barong Keket) 是當地善神的化身,由雙人演出,如同中國之舞獅,只是頭部不同,與身體整個比例小了一點。



整組劇團非常專業的配合演奏,音調有著當地濃濃的傳統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oui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